2025年4月17日下午,437必赢会员中心物流系于实验楼304举办了一场以“对话物流:助力学生跨越认知、学习与就业的鸿沟”为主题的师生交流会。此次活动由物流系冯丽帆老师主持,物流系欧阳梦飞、谢美珍、张静、冯敏、王明伟等多位教师,与来自大一至大三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和供应链管理专业的30余名学生齐聚一堂,就专业认知提升、学习路径规划以及职业发展方向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专业认知启蒙:洞察行业发展新态势
谢美珍老师以“物流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人才需求”为切入点,结合最新行业报告指出:“当下,智慧物流、供应链金融以及跨境物流等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技术变革。无人机配送、无人仓管理、区块链溯源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我们的知识体系从传统物流模式向‘物流+数据+管理’的复合型架构升级。”她着重强调,大一学生应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的积累,为日后涉足智能调度、供应链优化等前沿领域筑牢根基。
学习路径指引:构建进阶式成长蓝图
针对大二学生关注的课程学习与实践结合问题,张静老师分享了“三位一体”学习法:“课堂理论是根基,实验室仿真操作是桥梁,企业实习是检验标准。建议大家充分利用学院的智慧物流实验室资源,在课程设计中将仓储规划、运输优化等理论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方案。”

冯敏老师重点解读了新版培养方案中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提醒学生注重构建知识网络:“供应链运营、物流技术装备、采购与库存管理等核心课程之间存在内在逻辑联系。建议大家通过思维导图梳理不同课程中的共通原理,比如牛鞭效应在生产计划与库存管理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就业前景展望:锚定产业升级新方向
面对即将步入实习阶段的大三学生,欧阳梦飞老师和王明伟老师结合企业调研数据,详细剖析了物流行业的就业格局:“除了传统的仓储管理、运输调度岗位,如今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投身于供应链解决方案设计、物流大数据分析、跨境电商物流等新兴领域。建议大家在实习中主动参与智慧物流项目,积累数字化工具使用经验,如WMS系统操作、TMS运输管理平台优化等。”

在互动环节,学生们围绕“考研与就业的抉择”“跨专业求职的竞争力”“国际物流发展趋势”等问题踊跃提问。老师们结合自身经验逐一解答,现场气氛热烈。会议结束后有同学表示:“老师们不仅深入分析了行业现状,还给出了具体的能力提升路径,让我对未来的学习规划更加明晰。”

活动尾声,冯丽帆老师总结道:“本次交流不仅是一场知识分享会,更是一次思想碰撞会。希望同学们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保持创新思维,学院也将持续优化校企合作机制,为大家搭建从认知到实践、从学习到就业的一体化培养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