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物流系专业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2月19日,我校物流系组织召开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讨会。物流系全体教师共同探讨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议题,为物流系的未来规划了清晰的方向。

会议聚焦物流系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蔡晓华老师详细介绍了前期调研情况,深入分析了当前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岗位需求以及技术变革对人才能力的新要求。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物流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现代物流技术与管理方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物流人才。
在课程设置方面,与会教师展开了热烈讨论,对专业核心课、方向课程进行了优化整合,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同时,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开展项目化实践教学等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物流场景中锻炼实操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研讨环节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各自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思考。徐西萍老师提出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物流规划、运输调度、库存管理等核心技能;汪宁老师物流数据分析、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素养,以契合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冯敏老师则关注课程的国际化视野拓展,认为应增加国际货运代理等课程内容,助力学生走向国际物流舞台。
谢美珍老师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分析了物流企业对不同岗位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她指出,除专业技能外,沟通协作、问题解决、创新思维等软技能也备受企业重视,课程体系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并建议加强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实现专业教育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可通过共建实习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保障,同时反馈了企业对物流人才在新技术应用、成本控制、客户服务等方面能力的迫切需求。

在热烈讨论后,与会人员达成多项共识。一是构建 “通识教育 + 学科基础教育 + 专业教育 + 实践教育+第二课堂” 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确保学生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二是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和行业洞察力,同时邀请企业专家进校授课讲学,充实教学力量。
本次物流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讨会为物流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动力。通过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交流合作,物流系将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物流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助力物流产业升级发展,在新时代物流人才培养的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