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适应瞬息万变的全球经济浪潮,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素养提升正成为高等教育革新与时代发展的鲜明注脚。2024年11月6日下午,437必赢会员中心管理系全体专任教师在实验楼304教室召开了关于“管理类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素养提升”的主题研讨会,会议由管理系系主任潘晓光老师主持。各专任教师围绕各自所负责管理类课程及各专业教育的现状、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以赛促学、产教融合等新路径探索,针对各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首先陈浸老师和华夏老师分别从学生竞赛,生产实习,市场调研以及实训课等方面介绍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效果。例如,学生通过参加竞赛,能够深入理解市场调研、市场分析、市场定位、营销策略制定与执行等核心环节,从而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场的需求。
接下来杨琪老师以人才培养方案为落脚点,谈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目前学生反馈出实践能力较弱的现状,进一步加强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张晨老师从课程设计出发,以《绩效管理》课程为例,谈到在实践教学中,不断丰富课程设计内容,在课程设计中引入实践活动,结合对学生课堂知识的指导。高凤老师谈到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手段、多方法,例如使用情境模拟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这些具有实践性特点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为学生日后步入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艳艳老师以《社会学》课程为例,谈到通过利用学生竞赛、课后作业、角色扮演等手段及方法,丰富学生课后任务,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黄戏老师以《组织行为学》课程为例,谈到从教学方式与学生能力及课程知识点相结合,引导学生有明确的价值观。例如通过场景教学,利用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进一步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方式。王博雅老师以《管理学》课程为例,谈到以学生为中心,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还应该在课后通过推荐及分享课外学习资源,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何晓雁老师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提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跳出专业知识壁垒,通过以赛促学、生产实习等多项活动,多场景中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最后,管理系系主任潘晓光老师进行总结发言。潘老师提到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素养是一个系统过程,各位一线教师在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一步深入挖掘企业岗位及能力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教学目标。此外,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从多角度、多手段、多途径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各专业实训课程的安排,落实各专业实训类课程的成果形式。相信在教研室各位老师的积极探索与努力下,我院学生一定会在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融合中不断成长,成为具备创新思维、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卓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